金诺体检中心

“危机”中的辞职奔涌,如何找到满意的下一站?

金诺网 506

职位的价格,由应聘者的稀缺性来决定。你的薪水,是由所有可替代者中,最便宜的那个人决定。

所以需要先问自己几个问题,这也可能是求职中面试官会问到的:在这份工作中

1)我做得好和不好的地方分别是什么?
2)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?今后如何持续获得这种收益?
3)这份工作给我损失是什么?之后怎么避免出现类似的情况?

想清楚这些问题的答案,基本上你能清晰自己的价值点是哪些,以及规避的情况是什么。经验复盘,能够帮助你更加真实的审视自己的职业经历,在问题解决和变化调整方面会更加理性的进行。

3

制定行动方案


好工作=能力*意愿*前景,三者同时并存,缺一都不会长久,要知道下一份工作想做什么,离不开对这三大维度的了解和分析。

1)能力优势是什么?

能力分为三个层次:
知识:指我们知道的东西,包括事实性和经验性知识(法律、操作步骤、产品知识)
技能:能操作或完成的事情(演讲,数据分析、销售技巧),与知识组合变成职业能力
才干:指一个人的特质,包括思维模式、感受或个性(强势、耐心、理性、开朗)

是知识不够,技能不过关还是特质不匹配,要分清是先天拥有的还是后天可以提升的,一般而言,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后天学习获得,只要这个领域不在我们的劣势范围内。

什么意思呢?比如财务、数据分析,需要对数字敏感,如果你天生数字感弱,那么在学习这些知识技能的时候就会很吃力,与我们学生时代学习文、理科偏科是同理。

特质也一样,如果是以人际交往为主的岗位,比如销售、招聘、培训岗,而你天生喜欢安静,不喜欢过多的人际交往,哪怕你是学霸,与自己特质差异太大的工作也很难胜任。

选择工作应该扬长避短,避开劣势,优先选择优势,没有人是一无是处的,在我经历的面试以及轻咨询中,接触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优势,很多人没有深入了解过这些,所以要善于探索自己的优势,将它作为选择工作的砝码。

2)职业兴趣在哪里?

做任何事情成功与否,很大程度由我们的兴趣和热情决定。

兴趣的判断,一定是努力过后,真真切切的实践后的结论,不能凭第一感觉喜欢或是讨厌下的定论,事实上,一开始的喜欢有可能是我们想象中的喜欢。

比如我面试过的一个候选人,一开始说自己对技术研发非常感兴趣,通过了解后发现,其实他是看到自己的大学同学转型做技术工程师发展的好,就开始以为自己也可以做到,兴趣也由此而来,但是了解对比后,他根本没有深思过,别人在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学习,应对转型低谷,而他只是停留在看到的表面,当被问到投入计划时,很快就发现他有些纠结和退缩,因为某些技能的培养和职业特质并不是如他希望的那样。

现实中能够真正把兴趣当成工作的人真的是极少数。所以兴趣只是好工作三大维度之一,不要过分强调热爱,天然的热爱固然好,没有也不要紧,只要不讨厌就OK。

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作为理想职业,是有前提的,这个前提就是你有能力胜任你喜欢的事,否则,只是一厢情愿罢了。

3)什么才是有前景的领域?

似乎多数人都有共识:行业很重要,选对风口,猪都能上天。真实的情况其实挺复杂,选对领域重要,但又不是那么的重要,因为这件事很难。

具体行业怎么选,如何判断未来职业发展,先说结论,除非你无比明确自己的选择,否则你无法在入行初期,就确定自己要做哪个行业。

需要经过一个测试的过程,一个摸索的过程,才会发现到底哪一个行业哪一个职业在长期发展上是适合自己的。所以在一开始非常有必要付出时间去测试自己到底适合什么,这个阶段出现职业发展迷茫的状况很正常。

对于多数人而言,比较方便的做法参考如下:

A排除。打开一个招聘网站,找到自己不反感的【岗位+行业】的组合。用一张纸或者打开一个Excel表格把这些行业+职位的排序都摘出来,可以粗选出很多公司;

B测试。举个栗子,要准备一家公司的面试,需要调查公司信息,调查这个行业,准备面试材料。在做准备工作的过程中就会逐渐知道哪些具体的职业,在长期发展上会更适合自己,有哪些做得比较顺手,于是就经过了又一轮的筛选。

这就是行业趋势的初步探索,需要一段时间对自己的职业测试,才可能逐渐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公司和有长期发展前景的职位。

一开始没进入风口行业,后续也有其他的办法找机会:

1、修炼自己的能力,增加砝码
2、保持与外界链接,关注社会经济发展动态
3、通过学习、投资的方式多跨界跨领域拓宽自己的视野和能力

改变和选择是你主动追寻的结果,要获得好的结果,一定是以你的认知升级和行动实践作为基础。

4

写在最后


爱因斯坦曾经说过:什么是荒谬?荒谬就是持续不断的用同一种方法,做同一件事情,希望得到不同的结果。

所以,想要改变自己的职业发展状况,在严峻的形势中实现突破,就要寻求改变。

努力精进立足当下,关注趋势调整变化,在合适的时机顺势而为。
,
随着国内疫情逐渐结束,各个地方的复工复产都陆续加快了步伐,很多人也开启了求职征程。最近和朋友聊起现阶段的就业形势,从大环境不难看出,过去的一季度中疫情导致大部分企业面临生产经营困难,尤其是中小企业。

根据某招聘网站调查,30.4%的企业减员缩编,还有29.68%的企业无法为员工按时发放薪资,无影响的企业仅占17.81%。很多企业在裁员、减员、人员优化之间惆怅:

新潮传媒创始人张继学宣布自救之路,将从减员 10% 开始,减员规模达 500 人,其中包括 20 名管理干部。



3月4日,外媒报道印度酒店初创公司 OYO 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约 5000 人,其中中国市场约占 3000 人。(OYO 目前在中国约有 10000 名左右的员工)



2月24日,碧桂园宣布对多个区域和集团进行调整,包括总部投资、设计两个中心合并,成立投资策划中心;减少 14 个区域,调整后共剩下 55 个区域、指挥部;38 位高管调换,34 名高管被免职,其中4名另有任用,1名主动离职,总部职能高管和区域总裁出现轮换。



据 21 世纪经济报道,华夏幸福在产业园区板块中,产业发展集团的裁员比例在 50% 以上,产业新城集团的裁员比例则在 30% 左右。

          ......

在这种情况下,无论是跳槽找下家,还是待业谋生存,都应该好好想想接下来如何发展?找什么样的工作更适合?自己的职业价值在哪些领域可以实现?这是年龄跨度从20+到40+的多数人,都会产生的焦虑。

“危机”过后并不是温柔的风平浪静,毕竟,眼瞅着874万毕业生(比2019年多了40万人)即将与你同台角逐,岗位的竞争指数又会产生新一轮攀升。

为了更好的帮助大家剖析换工作的本质,我们来梳理下,当一个人产生换工作的想法时大致有以下几类:

A没兴趣:觉得工作内容无聊、做起来不上手,激发不起自我成就感;

B环境不适应:对公司文化、制度要求和氛围等反感;不喜欢老板,没水平、不公平、强势高压;不喜欢同事,无法融入,被排挤被孤立;

C难以胜任:工作压力大,难度高,自己老出错,被批评,被质疑,严重影响自信心;

D看不到发展:工作成长缺乏支持,可替代性高,公司、行业走下坡路,收入低,没有晋升空间。

如果你身处其中的某一类,那么很有可能现在工作已经水深火热,毕竟满意的工作都是相似的,不满意的工作各有各的不幸。

这些情况基本都源自一年前或N年前的选择,所以想要找到满意的下一站,关键在于选择前要找出问题出在哪,应该怎么避免或解决,否则下一次选择大概率还会掉进相同的坑,而且这个坑还是自己亲手挖的。

1

界定本质问题


职场的本质,其实就是价值交换,用你的能力满足企业要求,兑换相应的价值。

充分剖析,到底是什么原因想辞职,是及时止损还是逃避困难。在职业咨询中,我们常常利用“CD模型”工具,帮助来询者澄清自己的问题点,一个人的职业现状不如意,一般会有以下几种情况:

1)个人能力>企业要求,那么你会觉得工作So easy,内容无聊,状态低迷,缺乏激情,很快进入了“舒适区”,结果要么懒要么混;

2)个人能力<企业要求,这个时候你就会非常忙且身心疲惫,工作上十分吃力,总感觉任务目标非常高,难以完成,总是处在跟不上公司要求的状态中,焦虑感逐渐增大。

3)企业回馈不足,你就会产生抱怨,觉得自己付出了这么多要么没得到认可,要么赚钱不多。

4)需求模糊,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最糟糕,今天看别人进互联网公司很好,明天看人家做技术研发高大上,听别人说自媒体运营很吃香也去跟风,但根本没有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做以及适不适合做,往往会陷入到迷茫的情绪中。

当能力不够,就换不来你想要的;如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拿什么来换就更无从下手。

清楚了问题到底出在哪儿,才知道选择职业时应该是:“能力不胜任做不来想转行”还是“公司回馈不够要跳槽,换公司不换岗位”或者“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所以要换工作”。

2

收集职业收益点


工作既然是一次次的价值交换,肯定就会有收益,但是对于不顺心的工作,收益很可能是负的,负收益就是经验教训。自己亲身实践得来的教训,比一百个道理有用得多,当然,前提是你得先总结出来。
13590210505
代办体检咨询客服:
电话:13590210505
微信:13590210505